經過十年的醞釀,M+博物館已於2021年11月開幕,成為香港的文化里程碑。 M+ 是新一代第一個不僅以傳統藝術,更廣泛地以視覺文化為中心的大型博物館,以過去和本世紀的亞洲背景為主。
甚麼是視覺文化?它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切:繪畫、電影、攝影、廣告、風景、建築、服裝等——我們文化中通過視覺方式交流的任何東西。
香港融合了本地和國際影響力,讓 M+ 博物館有機會關注城市內視覺文化所代表的無數現實。
為支持博物館的願景和定位,M+與歷史悠久的Thames & Hudson出版社出版了《香港視覺文化:M+指南》一書,以M+的藏品和香港文化空間為特色,講述這座城市的過去和現在,並通過其藝術作品和主要地標呈現出來。
正如 M+ 總監 Suhanya Raffel 在前言中提到的,“這本書的結構簡單,文本簡短易懂。但它所描繪的路徑向多個方向分支,呈現出香港視覺歷史和現實特有的密度和復雜性。”
這本書有 250 多幅照片和插圖,封面由香港藝術家麥震東特別設計,分為三個主要部分:事物(Things)、地點(Places)和視角(Perspectives),透過個人和集體的歷史和模式,將當中的事物和想法聯繫起來。
事物專注於反映香港日常生活的藝術品和物品,自 20 世紀初以來塑造了香港的歷史:從本地製造和全球流通的“香港製造”產品,例如相機、手錶、服裝、塑膠製品,以及由它所啟發的藝術和設計項目,包括陳幼堅於 1984 年為廣東流行歌手梅艷芳設計的專輯封面。
地點記錄了城市環境,在這個 1,111 平方公里中僅開發了 24% 的城市。香港擁有獨特的地形,挑戰建築師、開發商和設計師以創新方式塑造城市,例如薩哈·哈帝 (Zaha Hadid) 將她在太平山頂的住宅區設計成“人造拋光花崗岩山”。
最後,視角專注於展示城市獨特面貌的藝術視角和方法。這部分的作品表達了對香港的個人情感,對藝術家生活經歷的內省和政治解讀,比如周綠雲和她自己對水墨傳統的歷程,或者畫家陳福善和他的奇幻世界。
本指南可被視為一個起點,邀請你探索博物館和香港重要的視覺文化,以及對全球物質文化的貢獻。你甚至可以從這本書欣賞到由麥震東繪製的香港地圖!
香港視覺文化 M+指南(Hong Kong Visual Culture: The M+ Guide),由 Tina Pang 編輯 – Thames & Hudson
320 頁 – 英語 – 另有中文版本
可於M+書店及網上書店,以及任何書店及網上平台購買
發表評論 Cancel reply
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