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於北角的「油街實現」藝術空間,以城市中的藝術綠洲見稱,透過當代藝術及社區友善的共享空間,連結北角社區及不同社群。油街實現啟用九年,去年在充滿歷史感的紅磚瓦頂二級歷史建築外,擴建揉合當代風格的新空間「油街玻璃屋」,並迎來全新「古早策展人系列」,裡裡外外將當代藝術扣連傳統中國文化。
「古早」(kóo-tsá)是閩南用語,代表具有歷史和令人懷念的事物。藝術推廣辦事處總監劉鳳霞博士表示,以古早作為展覽系列主題,除了融合北角「小福建」的文化背景,更期盼與熟悉中國美術史的年青策展人,藉著當代的藝術空間,一同追古溯源,搭建古代和當代藝術的橋樑。
「古早策展人系列」首個展覽為「皴──中國山水畫的文化符號」,由油街實現與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合作籌劃,呼應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同步展出的「山川巨構——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山水畫選」,並由文物館的中國書畫主任(副研究員)陳冠男博士擔任客席策展人。
藝術推廣辦事處總監劉鳳霞博士 及 客席策展人陳冠男博士
是次展覽邀請了六位水墨藝術家,包括黃孝逵、區大為、馮永基、熊海、熊輝及邱榮豐。他們在「山川巨構」展覽中,自由挑選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館藏作參考,重新演繹前人的山水作品,同時展示各自對中國山水畫及多達十六種皴法的詮釋。
「皴」(音:詢)法是中國山水畫的重要表現形式,畫家以筆法呈現山石的肌理和質感等元素。策展人陳博士特別以「皴」為展覽主題,從皴法的流變、運用及意義,以至六位藝術家在山水作品中探索傳統的延續及當代的開拓,藉以推廣中國文化的獨特美學。
參展藝術家 (左至右):邱榮豐、熊輝、區大為、馮永基、黃孝逵及熊海
在延承傳統方面,區大為以書入畫,表現傳統文人畫的筆墨傳承;熊海利用白描手法,細膩地演繹重山峻嶺的黃山景象;邱榮豐以凹凸的裝裱方式表現山水之遠近,在傳統之中加添新意。
至於水墨無限的研探,黃孝逵以清水灣景象入畫,呈現日光影射海面的光影效果;馮永基透過外太空觀看地球的視覺,反映全球暖化的議題,並特別利用保鮮紙造出皴法的肌理;熊輝以鏡像的方式,展現山影的朦朧美感,運用不同物料探索山水畫的可能性,創作出新穎有趣的意象。
陳博士表示:「傳統與創新之間,當中若隱若現、似有還無的痕跡,正是展覽令人驚喜之處。」
藝文拾號專訪了其中兩位後起之秀──熊輝和邱榮豐,他們娓娓道出創作意念和對山水畫的見解。
熊輝藉著作品《山影》,探索墨水筆及畫紙等媒介交錯的變化,以及山水畫當中蘊藏的藝術形式。他以日常使用的墨水筆創作,在沾濕並摺疊的宣紙上反覆點墨並用水沖刷,至慢慢形成皴法的質感。他說:「隨著時間漸變褪色的水墨,仿似記錄著整個作畫過程,我喜歡這種呈現時間感的水墨創作。」
熊輝及其作品《山影》
對邱榮豐而言,「皴法不單止是一種表達山水的技法,更呈現出作畫時的心境,以紙張和筆墨回應當刻的精神狀態和面貌,每筆的帶動都是時間和心情的轉換。」在探討筆墨以外, 他亦鼓勵觀眾多從個人喜好和感受出發,並由欣賞當代水墨開始,加深對古今山水畫的了解。
邱榮豐及其作品《渡景04》
展覽資訊:
日期|即日起至2023年2月5日
時間|10:00-20:00(星期二至日)、14:00-20:00(星期一)(農曆新年除夕提前於下午5時休館、農曆年初一及二休館)
地址|油街玻璃屋(香港北角油街12 號)
網址|https://www.lcsd.gov.hk/CE/Museum/APO/zh_TW/web/apo/archaic_curator_series_seon1.html
發表評論 Cancel reply
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.